“钢铁驼队” 海陆互联

发布日期:2024-12-13     来源:西安发布

  不久前,中欧班列(西安)再传捷报!今年,中欧班列(西安)跨里海方向班列开行频次和体量达到全国第一。

  从古丝绸之路的驼铃声声,到如今中欧班列(西安)的一路领跑。跨越千年,这幅贸易繁荣的画卷上,不变的是陕西西安始终勇立潮头,跑出高水平对外开放“加速度”。


  线路之“变”

  畅通高效为客户提供更多选择

  故事的开端始于2022年4月13日,春暖花开之时,首列中欧班列(西安)跨里海、黑海班列在西安国际港站开行,驶向灿烂的未来。

  “由于部分客户提出,北线运输部分产品受到限制,他们期待寻找一条速度快且价格相对合适的线路。因此,我们与客户深入沟通后,组织开行了跨里海的线路。”西安自贸港建设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小军回忆道。

  袁小军告诉记者,中欧班列(西安)跨里海班列开通前,客户如果通过传统海运将货物运抵巴库,一条线是通过地中海到黑海,从格鲁吉亚上岸,再将货物运输至巴库;另一条线是从伊朗阿巴斯上岸,再将货物运输至巴库。

  货物运抵欧洲主要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途经黑海进入欧盟港口城市,另一种是途经土耳其通过铁路运输至欧盟国家。据了解,途经黑海为海运运输,从波季港至康斯坦察港非直达“点对点”航线运输,需要经停沿线港口,整体的运输时间相对不稳定。

  今年7月,中欧班列(西安)跨里海方向班列按每日一班实现常态化开行,进一步完善了“畅通高效、多向延伸、海陆互联”的中欧班列境外通道网络格局,为国内外客户外贸运输提供了更多选择。

  今年9月20日,这条线路再次迎来新变化,西安国际港-巴库-波季-欧洲专列正式发车,横跨里海、黑海的中欧班列(西安)在原“跨两海”路线基础上优化升级,采用“专线专用”集装箱船,大幅提升了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的运输效率,为搭建亚欧大陆物流新通道注入强劲动能。


  线路之“便”

  常态化开行让“西安制造”走得更远

  从前期的每周一列,提升为现在的每天一列。今年以来,中欧班列(西安)跨里海方向班列亮点频现,开行频次、开行体量为全国第一。

  线路的不断升级,为陕西西安对外开放又开辟了一条道路,提高了物流效率,节省了物流成本。搭乘中欧班列,“西安制造”正在走进更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记者近日走进陕西康佳智能家电有限公司,看到康佳智能洗碗机正在流水线上进行生产。据了解,这种洗碗机19分钟即可完成快速清洗,用水量只有传统洗碗机的五分之一。它们将搭乘中欧班列(西安)跨里海方向及其他方向班列走出国门。

  “截至今年10月,康佳白色家电产品已经出口了38个专列、近18万台。我们将进一步扩充产品销售市场,助推我们的产品覆盖北美、日韩和欧洲市场。”陕西康佳智能家电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钊如是说。

  从关中平原的丰饶沃野,到中亚的广袤草原,再到高加索的巍峨山脉……

  跨里海班列如同一条“金色纽带”,不仅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拓展了商贸平台,更是在列车的往来驰骋中促进了不同文化元素的融合。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班列通过铁海联运,让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高质量“出海”,推动陕西西安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线路之“遍”

  优化服务打造联通欧亚“龙头班列”

  今年,西安浐灞国际港携手哈萨克斯坦国家铁路公司持续推动跨里海班列的拓展——在持续提升运输效率、降低成本的情况下,今年跨里海班列的数量占到全国的80%以上。

  “我们积极与哈铁、阿铁以及沿线的铁路、码头、场站广泛沟通、共同努力,把到达巴库的全程时效由1个月降低至最快11天。”袁小军介绍道,为了提升黑海段“铁—海”间运输模式的衔接能力,采用“专线专用”的集装箱船(300TEU)替代黑海内公共海运服务,缩短货物在波季等待船期的时间,提高南通道黑海区域的运输效率;集装箱进入欧盟国家后,采用自营的机车和车板,提前按计划备车,提高“海—铁”转运效率。

  西安浐灞国际港党工委书记孙艺民在中欧班列(西安)全球合作伙伴大会暨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对接洽谈会上表示,西安浐灞国际港将持续推进跨里海走廊建设,降本增效,与成员单位携手打造联通欧亚的“龙头班列”。